思政建设
思政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思政建设>>正文

积极适应大学生活的心理解读

发布时间:2012-07-18 11:08 来源:  浏览:[] 次

适应是指个人在实现与环境有效互动的过程中,通过积极调节来满足自身的需要。保持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过程与状态。适应既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又是一个重建平衡的心理调节过程。

适应是指个人在实现与环境有效互动的过程中,通过积极调节来满足自身的需要。保持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过程与状态。适应既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又是一个重建平衡的心理调节过程。

人在环境中生活,总要与环境相适相宜,保持一种相互平衡的状态。从总体上看,人与环境的适应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自我改变,二是环境改变。通常情况下,人们选择环境,改变环境是有一定限度的。大多数的时候,人与环境的适应,要求人自身做出调节,适应既定的环境。例如,有的大学生可能是名牌高校,但由于诸多因素没达成个人愿望,结果进入了一所并不理想的大学。有的同学说,“大学仿佛适个富丽堂皇的宫殿,它在我的成长里,在我的理想里。可是,开学后,我发现,这个大学让人如此失望。。。。。”在这种情况下,要改变环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个人想实现大学期间的良好发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积极调整自己以适应校园环境。积极的心理适应适个体在客观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与环境的不适应行为,增强个体在环境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自身得到发展。任何环境中都存在着有利于个人发展的积极因素和不利于个人发展的消极因素。积极的适应是要正确的分析自身的与环境的特点,从对二者的分析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谈到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时说:“环境的作用最终只是允许和帮助他,使他自己的潜能现实化,而不是实现环境的潜能。环境并不能赋予人潜能,是人自身以萌芽或胚胎的形态具有这些潜能,正如他的胚胎形成的胳膊和腿一样。创造性、自发性、个性。、真诚、关心别人、爱的能力、向往真理全都是胚胎形成的潜能,属于人类全体成员,正如他的胳膊和腿、脑、眼睛一样。”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潜能,环境只是潜能发展的条件,而不是“种子。”

心理学研究表明:潜能发挥的重要条件是个人的实践,个人在具体环境条件下能动的活动。将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个性中积极因素统一在自己能动的实践活动中,人就获得了一种积极的适应。例如,都是从山村来上学的大学生,有的认为自己是小地方来的,处处感到自卑,觉得生活无望,自暴自弃;而有的依靠自己在生活中养成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发奋图强,后来大有作为。他们对环境的适应结果是个人得到了发展。有的大学生,因为自己有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悲观失望,觉得前途渺茫,不思进取,在大学里混日子。表面上还是一切照常进行,但实际上个体认同,顺应了环境的消极因素,压抑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牺牲了个人的心理发展和幸福。违背了人的心理发展方向。这种对环境的适应是退化,不是发展。真正的心理健康者不但是接受社会规范约束、适应其现实环境的人,也是拥有自我、拥有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人。

上一条:大学规划3个“A” 下一条:大一新生:8件事需要你做

地址:贵阳市乌当区高新路115号文韬苑明理楼3楼 电话:0851-85816684

版权所有:4008云顶网站-(中国)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支持:志胜科技

ICP备案号:黔ICP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