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下午,贵州大学袁本良教授应邀来我校做学术讲座,4008云顶国际官网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由院长吴俊主持。
讲座开始前,吴俊向同学们提出了“我们为什么读书?”并予以解答。吴俊说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的,有人虚心求知、有人开拓视野、有人娱乐消遣、有人深究苦修……但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每个人虽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可它们都存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的经历、所处环境、成长历程、内心之中的价值观道德观标准都将决定思维方式,而阅读本身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突破这种局限性,获取更为广泛的智慧和历练。这种思维方式上的突破对于我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读书目的,他将给我来带更大的转变甚至是质的飞跃。”
正如吴俊所言,我们可以通过认真分析一本书、一个人、一系列的书籍来实现。《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选手姜闻页,在赛场失利后,在对手咄咄逼人的气势下,她淡定地说出:“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诗者,志也;诗者,心也。读书给人修养,给心灵以港湾,给灵魂以芬芳。
讲座伊始,袁本良以杨绛曾经给出的定义:“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任。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另请高明,和它对质。”为引言,引出了读书的本质。
他说道:“读书行为的本质,其实就是思想之间的交流。没有书的时代,交流只能通过当面请教完成。书实现了作者思想的提炼,又实现了跨境跨时的传播,极大地方便了交流。而在今天,书以更丰富的数据形式存在,让交流的门槛进一步降低。”
从汲取知识到创造智慧,是读书人面临的新变化。我们依然生活在一个被分工的世界,“有用”的书依然有用,但在高度数据化的时代,应用类的知识越来越可以交给“云”去储存去搜索。而人类社会的前进越来越依靠的创新,却需要有人不断去刷新精神内核,不断发现思想新大陆。从这个角度讲,以前被定义为“无用”的读书,反而更有意义。
袁本良以钱理群曾说过的:“现在,富仁走了,我还活着。我早就说过,活着就是为了最后完成和完善自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守鲁迅的精神与文化。现在,这又成了‘幸存者的责任’。我还会这样继续走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强调:读书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思维和生存方式,是我的“安身立命”之本。
读书可以解释许许多多人生的困惑,他能给你一双看清世相人生的眼睛,他也像是一剂正本清源的良药,明澈你的心灵。
也许在读书时或有摇摆,但袁本良的内心一直坚持根本的“中正之道”,以仰天地浩然之气,力求成为君子儒,尤其不可能蜕变成孔子最为深恶痛绝的“乡愿”。
孟子云:“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袁本良借此句向同学们介绍了谓词性功能的否定代词“否”字的词性,以及《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陋室铭》的部分词义和句义。
通过这些词义的解释,在场的同学们都体验到了一种审美的能力。“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读出诗歌背后的美,读出文字背后的灵魂与人生。
在讲座接近尾声时,吴俊对本次讲座做出总结。他先重申了袁本良的三种纯粹的学者身份,归纳了本次讲座的三大方面。他强调:“读书的力量,赐予心灵翅膀,遨游天地;穿梭古今,养浩然正气;育万般柔情,塑独立人生。”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让我们的保持一颗纯粹学者的心,随之律动,与之交融,享受一段读书之美的历程。